欢迎第十批优质公益产品加入好公益平台
最新公告
2023-09-06

今天,好公益平台迎来了第十批共11个新产品,他们是(按产品名称首字母排序):


 “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公益项目    

 点亮新生—戒毒康复人员社会融入项目      

 点亮眼睛      

 点绿长江

 记忆包裹项目    

 社区花园网络  

 途梦生涯教育一体化服务    

 无塑山河—地方减塑项目        

 “乡土育未来”计划    

 益微乡村夏令营行动    

 再享生活—社区精康人士康复计划     


2023年3月,通过平台邀请和第三方推荐的方式,好公益平台开展了第十批新产品招募,今年共收到有效产品申请113份。经过初筛、电话访谈、尽职调查、评审委员会评审、共建方公示等环节,最终11个公益产品入选。这些公益产品覆盖安全健康、教育、环保、社区发展、特需人群关爱、助老等不同领域,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均具备了较为专业、完整的解决方案,被实践证明有效,并且具备了影响力规模化的意愿和条件。


自2016年成立以来,好公益平台共遴选十批优质公益产品。好公益平台对入选的公益产品实行动态管理,累计合作公益产品105个,退出24个。目前,好公益平台共续签和新签约优质公益产品81个,覆盖教育、安全健康、乡村振兴、助老、特需人群关爱、环保、性别平等和社区发展等多个领域。


入选平台后,优质公益产品将根据各自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获得平台提供的规模化助力,包括能力建设支持、线上或线下产品推介活动(路演)、可能的资金支持,以及筹款、传播、监测评估等方面的资源对接。部分产品还将获得平台提供的更多元和个性化的一对一深度支持。





好公益平台第十批优质公益产品
(按产品名称首字母排序)

01

“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公益项目
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

图片

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情感教育的忽视,偏远地区、打工子弟及乡村儿童的情感普遍缺失,而美育对培养健全人格、积极心理、健康情感有独特的功能。2015年,“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公益项目启动,帮助儿童建立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万物的连接。项目以“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为核心,组织专家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整套《“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活动方案》,覆盖小学阶段的3个学段,包括4个模块、60个主题,超过200个课时,以主题式、跨学科教学为特色,将儿童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灵教育融合,着重培养儿童的感知力、表达力、审美力、想象力和创新力,提升儿童的艺术素养和情感素养。


项目以教师培训活动为基础,通过教师培训、备课研课、专业指导等方式将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赋能艺术教师开展美育活动;以主题艺术活动为载体,开展艺术家进校园、艺术团、艺术之旅等活动,丰富人生、开拓视野、启迪生命;以美育建设策划为延展,助力校园美育发展,打造学校美育品牌,实现美育与德育的融合。



02

点亮新生—戒毒康复人员社会融入项目
宜昌市夷陵区点亮公益戒毒工作室
图片

戒毒康复人员普遍缺乏完善的社区康复环境,绝大多数具备劳动能力的戒毒康复人员处于待业状态,不仅个体陷入生存危机,家庭也陷入了贫困。


戒毒康复人员社会融入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服务。点亮新生—戒毒康复人员社会融入服务项目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领军人物+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多方联动”的社会融入服务方法。项目核心工具包由戒毒所前置教育、禁毒社工学院、涉毒家庭家属课堂、社区志愿服务、新生驿站建设、戒毒康复个案辅导等6大版块组成,各版块均已形成教材、教程、教案及活动方案,完整形成了戒毒康复人员社会融入的路径,并可以依据服务需求分割分区实施。


项目将社区民警、社区干部、涉毒家庭等戒毒相关群体纳入服务范围,提高了社区对药物滥用人员及禁毒社会工作的关注度和接纳度、倡导“远离毒品,但不能抛弃药物滥用人员”的社区氛围;帮助戒毒同伴实现由吸毒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禁毒宣讲员-公益禁毒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的有效进步和转变。截至目前,项目已直接为3000余名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了服务,开展公益禁毒志愿服务活动150多场次,协助5个地区建立了服务联动,促进多地禁毒社会工作开展。   



03

点亮眼睛

昆明市官渡区点亮眼睛教育公益支持中心

图片

根据北京大学国内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团队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2021年我国近视人口将近7亿,患病率近50%。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1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近视防控任务艰巨。


“点亮眼睛”项目通过“视力健康通识教育”和“视力矫正服务”两大模块工作,与当地政府合作,联合学校、医院、社会的力量,为农村边远地区的儿童提供必需的视力健康教育。同时,筛查出需要视力矫正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免费眼镜,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必要的视力健康专业服务,让视力健康问题不再成为阻碍学生获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发展的障碍。截至目前,“点亮眼睛”在云南、四川、湖北等地的20个县开展,为超过66万名儿童提供了视力筛查服务,为9万多名需要视力矫正的儿童提供了免费的近视眼镜。



04

点绿长江
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
图片

长江源区和青藏高原面积辽阔,牧民居住分散,很难建立集中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机制,使得大量不可降解垃圾甚至有毒有害垃圾在草原上随风飘散,严重影响草场、牲畜和水源的安全。同时,大量垃圾随水流进入长江,成为长江垃圾的污染源。近年来随着大量游客进入,垃圾污染问题更加紧迫,威胁着青藏高原包括长江水源地的生态安全。


“点绿长江”项目通过“政府主导、民间动员、企业补充”的可持续运转模式,在青藏公路沿线建立“青藏绿色驿站”,在川藏公路沿线建立“川藏绿色驿站”,在长江沿线建立“长江邮局”,解决长江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同时,在长江源推行“垃圾换食品”“带走一袋垃圾”“垃圾换绿币”等子项目,探索出“分散收集、长途运输、集中处置”的青藏高原线型垃圾收运模式。目前,该模式不断复制和完善,延伸到长江源班德湖的鸟类保护、长江干流长江主题邮局的建设和运转等其他相关领域。


截至2023年8月,共接待游客和司机30余万人次,环保理念宣传100余万人次,开展垃圾调查3000余次,回收垃圾200余万件。游客参与的“带走一袋垃圾”活动带走垃圾20余万件。斑头雁守护从2012年的1172只增加到2023年的最多7072只,10年间数量增长了5倍。



05

记忆包裹项目

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

图片

在我国,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认知障碍防控面临发病率持续增高、社会与家庭负担日渐增大、诊断和治疗不及时、认知症治疗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挑战。记忆包裹项目通过三级干预提供服务,第一阶段:预防未病:科普筛查;第二阶段:防治欲病:诊断干预;第三阶段:治已病:提供治疗照护等,倡导多部门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由社工、心理咨询师、医生共同为老人服务,科学认知、科学预防,搭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认知症不是美好生活的终点”。记忆包裹项目自2021年升级为资助项目,为合作机构提供标准化服务手册,赋能社工机构,服务快速复制到全国,惠及更多人群,多方位、多层次、多手段提升认知障碍人群及家属的福祉。



06

社区花园网络

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

图片

城市中有大量闲置的公共空间,需要政府投入资金改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追求效率与标准,导致公共绿地植物品种单一或养护成本较高。而老旧小区中的积极居民希望参与到公共空间的建设中来,但居民个体行为没有相应约束和共识,参与公共空间的方式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与政府改造常出现冲突碰撞。


社区花园网络项目创造了一个大家共同劳作、共同讨论的公共场景,将自上而下的政府改造和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融合在一起,通过“自上而下”建立与政府和社区的合作,获得公共空间改造的合理合法权利,以及与政府探讨公共空间提案的路径;通过“自下而上”培养居民参与公共空间和公共议题讨论,支持公众在丰富实践场景下成为自发行动的实践者。在此过程中,项目还开展公民教育和自然教育等一系列课程与培训,让花友与邻里之间构建出新的邻里关系,重构和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项目在全国各地建立社区花园的空间网络,培育在地行动者;持续打磨和完善社区花园的产品服务体系;拓展和不同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合作模式,探索公共空间可持续路径;积极探索在地生态伙伴之间的合作,在不同领域建立生态合作网络。目前,项目在上海已建成200余个社区花园,在广西南宁近100个小区组织社会力量和社区居民营建迷你社区花园1000个。



07


途梦生涯教育一体化服务

深圳市途梦教育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图片

我国乡村地区的学生大多面临着“家困、学困、心困”的问题,相比于城市学生,乡村学生不仅眼界受限,家庭和学校教育也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对自己不了解,对未来没规划,缺乏学习动力,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生涯教育是培养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外部探索、科学决策,确定目标并制定计划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帮助他们将升学成绩目标转变为更长远的人生价值目标,将一段段割裂的被动人生,转变为连续生长的主动人生。但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生涯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的状态,乡村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往往面临缺思路、缺资源、缺机制等问题。


途梦充分结合乡村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开发了一套完善的“生涯教育一体化服务模式”,提供“学、训、赛、创、评、展”六大板块内容,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帮助县域从0到1启动生涯教育,致力于推动乡村地区生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截至2023年7月,途梦的服务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累计服务800余所学校,约130万人次的学生受益;建设生涯教育一体化服务示范县/市5个,深度服务学校100多所,培训一线乡村教师900余名;招募并培训志愿者3000余名,累计完成5500余场线上直播课;与50余家企业和基金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08

无塑山河—地方减塑项目

天津市西青区零萌公益发展中心

图片

一次性塑料污染严重影响生态和环境健康,全球各国都对塑料污染问题高度重视。自2020年起,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新限塑令”也在这期间出台。


零萌公益通过开展“地方限塑令”政策分析、实地调研、发现问题并提供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等相辅相成的工作,与地方主管塑料污染治理的政府单位建立良性沟通渠道,持续参与当地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推动当地形成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全链条的政策体系,实现塑料减量、循环经济发展为理念的治理模式。项目在海南省试点开展后,工作路径和实施步骤逐步清晰,工具包升级到2.0版本,2021年开始向上海、重庆、福州地区的伙伴输出相关的调研方法和工作路径。


09

“乡土育未来”计划

北京市向荣公益基金会

图片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乡村教育逐渐趋向“城市取向”,主要追求升学率,向儿童灌输逃离乡土的功利性教育观,在教育体系中乡村教育慢慢成为了城市教育的附庸。在现实层面,乡村教育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割裂,乡土文化被边缘化,乡村社区很难参与到学校教育场景中,乡村教师缺乏有效利用乡土资源组织课程活动的相应技能和经验。


“乡土育未来”计划希望触达乡村教育的根本,让乡村教育真正嵌入乡村,关注儿童成长的规律,做“有根的教育”。项目基于“在地化教育”理论,秉承“人在关系中成长、在自主探索中发展”的教育理念,立足乡村孩子的真实生活,让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创造“与乡土和社区有机融合”的教育环境,实践新乡土教育。


项目包括乡土课程和活动支持,组织教师参与分级培训和进行系统性支持,推动乡土教育的行动网络发展,共同探索乡村教育的新形态、新内容。从项目内容看,教师能利用乡村社区中的各种人文自然资源,自主设计实施以儿童为本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活动。通过儿童探索式学习、夏令营等方式,让乡村儿童的师生、同伴、亲子关系在行动中得以成长,社会情感获得发育,逐步唤醒对自我、家乡的认同和热爱。目前,项目已初步形成10个主题的乡土课程。截至2023年8月,共计25所学校、232名教师、6300名儿童参与了1178节乡土课程。


10

益微乡村夏令营行动

北京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

图片

每年有约30万名大学生参与短期支教,但90%缺乏专业支持,比如如何确定合理的夏令营目标、课程,如何吸引孩子、适合孩子的需求、如何与队友协作配合等。同时,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发展“当打之年”的栋梁,面对迷茫、焦虑和意义缺失的问题,需要优质的公益实践来“摆脱冷气”,找到人生使命和贡献感。


益微乡村夏令营行动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创新支教实践机会,通过招募选拔、培训督导、经费资助等方式,支持大学生为乡村儿童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夏令营,给乡村儿童带去丰富美好的体验、多元发展的可能,并在服务学习中提升社会责任感和EV力(独立思考、同理心、协作共创),提高乡村夏令营的实践品质和个人成长效果。截至2022年底,项目已累计支持11429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了80000多名乡村儿童。



11

再享生活—社区精康人士康复计划

武汉清晨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图片

中国有约1600万名重性精神障碍康复者,他们大多远离社会,长期居家,得不到所需的居家康复服务,导致其社会功能逐渐丧失,难以独立生活,更遑论回归社会。


再享生活——社区精康人士康复计划以“复元理念”和“正常化理念”为指导,运用整合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以康复者及其家庭作为干预对象,一是通过服务覆盖,让更多的精神障碍康复者获得康复机会;二是通过康复服务,帮助康复者及照料者发展技能,获取资源,从而协助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中获得价值,助力其回归正常生活;三是整合社区在地资源,建立社区支持网络,让社区网络中的相关方能够为辖区康复者提供有效的服务与支持,最终促进康复者在其能力范围内独立生活并回归社会。


经过六年探索,“再享生活”项目已在武汉4个区12条街道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与多家精神专科医院、高校、爱心企业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关系,为超过3200名建档立卡康复者提供超过3万人次的康复服务,共同推动康复者回归社会。



平台动画 产品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