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里,隐藏着“别人家孩子”的秘密
平台消息
2020-07-03


豆瓣评分高达9.0分的网剧《隐秘的角落》开播以来备受关注,缜密的剧情和优秀的演技使得这部网剧在零宣传情况下,宛如一匹黑马,获得广泛好评。剧情和人物性格也引发了热烈讨论。


在最后一集的结尾,字幕上打出了“献给童年”四个字,让追剧的网友一愣,纷纷在弹幕上表示:谁会想要这样的童年?然而不幸的是,剧中小主人公朱朝阳就经历着这样的童年。


1593740060164112.jpg


朱朝阳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乖巧听话,生活独立,从来不让爸妈操心。但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一步步走上黑化的道路,最后成为比张东升还有心机的“坏小孩”。
 
有网友说,是严良和普普的出现打破了朱朝阳平静的生活,让他卷入扑朔迷离的案件,在一系列事件中一步步迷失自己。
 
虽然朱朝阳的黑化与严良、普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父亲的冷漠不信任、母亲超强的控制欲以及继母和妹妹对他的不尊重,才是导致朱朝阳黑化的罪魁祸首。

冷漠的父亲


在烟雾缭绕的牌桌上约儿子见面,靠牌友提醒才意识到儿子的衣服旧了需要买新的了,带儿子去买鞋却又不知道儿子的鞋码,现任妻子和女儿一来,就立马把儿子晾在一边,完全不考虑儿子的感受。

1593740096928254.jpg


面对父亲的忽视和继母的冷嘲热讽,朱朝阳并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悦,即使同父异母的妹妹朱晶晶故意踩脏自己的新鞋,他也只会选择隐忍,然后默默离开。朱朝阳之所以不敢随心所欲地发泄情绪、表达不满,是因为他知道,他的喜怒哀乐父亲并不关心,如果他表现出情绪,只会引来父亲的不满,连仅有的少得可怜的关心都会一并失去。
 
但即使是这样敷衍的父爱,仍是朱朝阳内心极度渴望的。因此朱晶晶那句“爸爸只喜欢我,根本不喜欢你”犹如一把尖刀,深深地刺入了朱朝阳心里。



1593740227836315.jpg


在朱晶晶坠楼身亡后,朱朝阳发现父亲陪伴他的时间多了起来,他的内心是喜悦的。就当他以为缺失已久的父爱就要回来的时候,父亲的一句话“你妹妹出事那天你是不是跟着她”给了朱朝阳当头棒喝,他发现自己的爸爸竟是如此不信任自己。当他在爸爸的钱包里发现录音笔的时候,心里对父爱仅存的一点幻想瞬间破灭,只剩绝望,他开始撒谎,故意说一些让父亲愧疚的话。


不难看出,朱朝阳的乖巧懂事并非出自他真心,只是为了从父亲那里换取来之不易的关心。朱朝阳也并不是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平静,他只是压抑了自己所有的情绪,不敢表露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


控制欲超强的母亲"


如果没有电视剧后面深入的刻画,周春红这样的母亲大概是所有人眼中坚强又伟大的单亲妈妈。然而她看似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做了一个好妈妈应该做的一切,却处处体现着对儿子强烈的控制欲。
 
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朱朝阳的老师找周春红谈话,向她反映朱朝阳性格内向,不太合群。老师好意提醒,但周春红却选择了忽略,认为只要儿子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其他都不重要。

1593740258158898.jpg


剧中周春红让朱朝阳喝牛奶的片段,把母亲面对儿子时的强势与控制欲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她把热好的牛奶端给儿子时,朱朝阳并不想喝,但周春红直接无视儿子的要求,不断催促他喝。朱朝阳只能顺从地抿了两小口,她一把夺过杯子喝了一大口,并示意儿子牛奶不烫让他大口喝。朱朝阳只能在被逼无奈之下不情愿地喝光了牛奶。当周春红想帮儿子擦掉嘴边的牛奶时,朱朝阳稍微躲了一下,这个举动一下就激怒了周春红,她近乎疯狂地擦拭着儿子的嘴巴,并跟他说:你只管好好学习,等你长大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1593740275996520.jpg


周春红看似对儿子百般宠爱,但这些爱都是有前提的:好好学习,听话,什么都不要想。因此,当朱朝阳表现出独立自主的意愿时,她表现出的并不是鼓励支持,而是对儿子不听话的愤怒以及强烈的控制欲。
 
而内心敏感的朱朝阳也非常清楚:他必须懂事、听话、好好学习,才能让母亲开心,才能对得起母亲的牺牲。他只能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强迫自己扮演一个可以满足父母情感需求的工具人。

无条件接纳孩子

 


回想小时候我们哭闹不听话时,是不是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家长向孩子传递出的意思是,如果你听话我就爱你,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这是“有条件的接纳”。就像剧中朱朝阳和他的母亲一样,只有他听话懂事,好好学习,他的母亲才能接纳他。
 
与“有条件的接纳”相反,“无条件接纳”是指无论孩子的行为是否正确恰当、无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孩子,父母都能够无条件的理解、接纳自己的孩子。
 
无条件接纳不是指家长必须赞同孩子的一切行为,无条件地去满足孩子,而是无条件的关怀、尊重、接纳他本来的样子,不因这些情绪、行为去否定、评判孩子。
 

接纳什么

接纳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发展轨迹。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但父母不应该成为孩子人生的主宰,因为他们不仅仅只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更是一个个独立个体的成长。




接纳孩子的想法


面对同样的事情,孩子的想法可能会和父母不同。这个时候,父母不要急着去否定孩子,试着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接纳孩子和自己不同的想法。




接纳孩子的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孩子有负面情绪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不要急于去批评、制止孩子的负面情绪。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尝试去了解孩子负面情绪背后的原因。在面对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可以尝试这样跟孩子沟通:“我能感到你现在真的很生气,你可以跟我发泄你的情绪,但你能用语言而不是行动告诉我,你在生谁的气或者什么事情让你生气吗?”要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如果孩子不说也没有关系,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平复自己的情绪,而不要说:“你不该生气。”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被父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优秀、成功、出类拔萃。因此当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距时,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完美小孩儿,正是各有所长的孩子才构成了这个精彩的世界。
1593740375827908.png


如何做到无条件接纳


信任


许多孩子的童年都有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别人家的小孩”。父母习惯于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和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较,似乎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好,无形中会向孩子传递一个信号:我在父母眼中一无是处,他们不相信我能做好。当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的时候,他就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他担心自己的想法被批评。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时,他才会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只有在信任的前提下,父母才能够有机会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




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要允许孩子和自己有不同的想法。也许孩子的想法父母并不赞同,但不要急于去否决他,让孩子把话说完,再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加深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许孩子会迫于家长的权威接受家长的想法,但孩子真实的想法却被隐藏了。




肢体语言


当孩子的负面情绪涌现,开始哭闹时,父母可以不用急着去和孩子讲道理,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轻抚孩子的背部,通过肢体动作向孩子传达你对他的关心和接纳。孩子就会知道自己不是独自一个人在面对,父母会支持他、包容他、理解他、接纳他。




同理心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时,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制止和纠错,却忽视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或者说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如果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尝试去理解孩子的行为,与孩子同理共情,那么孩子就会感到父母是理解他的,他会愿意和父母一起去解决问题。




积极倾听


适当的眼神交流,对孩子的表达给予及时的回应,注意观察孩子的非语言信息,如孩子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肢体动作等,及时捕捉到孩子当下的情绪。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认真听自己讲话时,他就愿意继续说下去,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父母听,父母就能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进而去了解孩子,接纳孩子。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老师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无条件接纳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对老师也同样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当面对所谓的“坏小孩”时,老师会无条件接纳他们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个来自日慈公益基金会“心灵魔法学院”项目的真实案例。
 
13岁的小莫(化名)是一名初一学生,在班级里不太受欢迎,因为他经常骂哭同学,顶撞老师,上课睡觉,在家沉迷于打游戏,很多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小莫的班主任黎老师并没有直接把小莫定义为“坏学生”,她主动找小莫谈话,第一次小莫告诉黎老师他没事,第二次小莫说他根本不在乎妈妈的离开,第三次小莫站在黎老师身边一直抠手指也不说话。
 
为了让小莫敞开心扉,在心智素养课程的课堂上,黎老师发起拥抱传递活动并第一个拥抱了小莫,虽然小莫有点不情愿,但还是把拥抱传递了下去。在互相拥抱中,孩子们笑成一片,小莫也逐渐融入到这个游戏中,脸上终于露出了他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笑容。
 
在这节课之后,小莫慢慢放下了戒备,主动和黎老师分享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哪怕他的一些想法和行为是不正确的,黎老师并没有直接否定他,而是站在小莫的立场,考虑到小莫所处的环境,理解他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并和小莫一起找到解决的办法。在经过几次谈话后,小莫向黎老师承诺愿意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对学习的态度,和同学的关系也慢慢缓和了起来。
 
小莫毕业后,黎老师收到了他的留言:“黎老师,你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是我生命里的一道光。是你让我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找到了更好的自己,所以我非常感谢你。”
 
日慈鼓励心灵魔法学院的老师用优势视角看待自己的学生,接纳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多样性,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进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1593740427191103.png


虽然《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并没有像他的名字一样给人带来温暖,但我们相信,通过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朝阳东升,一定可以带来光和温暖。

 -END-


邵立煌2.jpg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邵立煌,广州日慈公益基金会心智素养研究院评估官员,负责课程和培训的效果评估,以推动产品和项目的升级、优化。


日慈公益基金会“心灵魔法学院”是好公益平台上的优质公益产品,结合日慈自主研发的心智素养系列课程,培训授课教师掌握必备的心理知识、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支持授课教师每学期为1-9年级学生开展9-12节参与式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等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抗逆力。

平台动画 产品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