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以上孩子,或与父母分离
媒体报道
2023-03-06


来源:2023-03-06  南都观察家  4成以上孩子,或与父母分离


魏佳羽(新公民计划总干事

蔡依纹(澎湃新闻“第六声”Sixth Tone编辑)
全文2500余字,阅读约需5分钟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陆铭带来《关于大力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在父母所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提案》。在中国,流动人口超过3亿且未来人口仍将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突破户籍限制、在父母居住地就近入学,可能是化解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与父母分离困境的最优解。

南都观察本期邀请一直专注流动儿童教育的新公民计划总干事魏佳羽,谈谈过去三年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的境况。

本文英文版首发于Sixth Tone,
原文链接: 
https://www.sixthtone.com/news/1012304/how-the-pandemic-left-chinas-migrant-kids-behind?source=channel_broad

2023年的春节,很多打工人疫情3年来第一次返乡过年,而许多在家乡留守的孩子,也是3年来第一次跟父母团聚。

这样的故事不在少数。中国有超过3亿的庞大流动人口,他们的子女何去何从,能否在父母身边成长,是中国社会多年来讨论不休的难题。2020年,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包括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规模已超过1.3亿人。这意味着,超过40%的中国未成年人可能面临是否与他们外出工作的父母分离的困境。在一起!中国流动人口子女发展报告 2023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孩子的户籍不在他们父母打工的城市,如果他们要跟在父母身边,上学可能成为一个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人口在2022年出现了61年来首次负增长,但中国全面二胎政策后最后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儿童,恰好在这几年入学,导致很多大城市不断发布学位预警。

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支持,会更加难以感受到爱,建立安全感和其他人的信任关系,遭受儿童早期伤害和情感忽视的风险也会更高。基于2021年发布的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人口的报告、2010年以来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我分析了中国流动儿童近几十年以及最新的变化趋势。而我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这些孩子是否仍能与他们的父母在一起。

首先一个显著的发现是,这十年间,中国流动人口未成年人的人数经历了大幅上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达到3.76亿,城镇地区每3个人中就有1个流动人口。相比于十年前,中国流动人口增加了1.55亿人。

这意味着流动人口未成年人的人数也经历了大幅上涨。其中,流动儿童规模达到了7109万人,比2010年规模增长了近1倍。


图片

值得高兴的是,在2010至2020十年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父母在一起的趋势是在持续提高的,从30%提升到50%左右。一方面,中国政府在推动农村人口在城市转移落户,让更多儿童从农村进入到城市;另一方面,2015年开始,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这让随迁子女的规模持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也在下降。

但分析最近两年的数据,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子女正在跟父母分离。

2020年至2021年,虽然疫情对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造成了影响,但总体流动人口规模仍在继续增长。不过,教育统计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段(6-14周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规模却大幅下降,从2020年的1429.8万人下降到2021年的1372.4万人。其中,初中阶段下降了1.7%,小学阶段减少了50.7万人,下降幅度达到4.9%。鉴于小学阶段的辍学很少,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流动人口子女跟父母分离的情况变得更多了。

图片

这两年小学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规模下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2015年中国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之后,出生人数在2018年达到高峰,而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这两年开始入学。但是,流入地城市学位供给准备不足,导致随迁子女入学更加困难。尽管中央层面强调对打工子弟教育机会的保障,但2021年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招生人数仍然比2020年减少了7.53万人。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

第二,受持续疫情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工作机会和收入减少,很多流动人口家庭不得不把原本带在身边的孩子送回老家。2015至2019年的在校生人数都有小幅上涨,但到了2021年,小学每个年级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人数平均比2020年下降约10万人。这一影响在经济发达、进城务工人员众多的东部沿海地区更为明显,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人数的减幅比全国高出5%。

第三,受教育部要求各省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不得超过5%政策影响,部分民办学校被关闭或限制招生,小学阶段,在民办学校就读随迁子女在校学生人数,2021年比2020年减少28.1万人,下降了13.25%。

最后,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因为很多流动人口家庭难以满足在居住地参加中、高考的条件,只能选择提前返回户籍所在地,为未来参加中高考做准备。2021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六年级在校生人数比2020年五年级在校生人数减少了19.5万人。 

当下中国的第一波疫情已经过峰,社会和经济发展、人口流动都开始恢复。但对于那些已经回到户籍地的流动人口子女来说,想要再转回原来居住的城市就读、和父母团聚,将会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继续增加城市公办学位的供给,让流动家庭子女有书可读,至关重要。

我们也要意识到,因为流动人口这一群体的复杂性,简单地增加公办学位的供给是不够的。由于不少流动儿童中途可能转回户籍所在地参加中、高考,同时进城务工人员的流动性也较高,孩子随时可能要转学、插班,而公办学校的学位数量和入学要求都较难快速调整,因为很多流动人口子女仍然会选择低收费民办学校,虽然需要缴纳一定学费,但是入学限制较少。因此仍需谨慎缩减或关闭那些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区附近的低收费民办学校。同时,也希望政府通过购买学位的方式,进一步降低流动人口家庭入读低收费民办学校的学费负担。

当然,要让孩子能和父母在一起,不仅要解决入学的问题。全面二胎之后人口出生高峰期的儿童入学高峰预计还会持续2年,至2025年各地城市户籍儿童入学人数有望下降,可供随迁子女入学的学位将会增加,届时随迁子女入学条件有望下降。

但除了入学的问题外,学校之外的儿童看护、照顾体系需要被更多关注。2021年的“双减”政策之后,以“城中村”为代表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域,社区儿童服务空间,如社区托管、课后兴趣班等相对缺乏。相对于城市普通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父母通常工作时间更长,也很难有祖辈参与儿童照顾,因此更加需要这些社区儿童空间来协助进行儿童看护,支持更多流动人口家庭把孩子带在身边。

对孩子而言,在父母的陪伴和支持下成长至关重要。而一个城市的建设是否成功,是否善待城市中生活的人,是否真正的儿童友好,流动人口子女与父母在一起的比例,应该是重要指标。

从长远看,在大规模人口迁移、流动的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只有尽快修改《义务教育法》,将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改为“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居住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才能真正有效保障每一个儿童的义务教育权利。


义务教育阶段后,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在父母居住地接受高中教育和参加中高考,需要突破现有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地方政策,出台全国范围内的高考报名、招生统筹方案。


参考文献:
来势汹汹,多地发布学位预警
https://new.qq.com/rain/a/20230112A09SHW00
留守和流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基于儿童健康综合测量的一项研究
https://www.js-skl.org.cn/pub/qm/p/file/190121/153107_396.pdf
广东教育巨变丨特稿精选
https://weekly.caixin.com/2022-08-06/101922926.html


*题目来自Sixth Tone


平台动画 产品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