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3-11-03 搜狐号公益 "弘道者"第33期 岳毅桦:坚持做“活”的图书馆
本期弘道者,我们邀请到了公益机构“新公民计划”副总干事岳毅桦。
微澜图书馆是由民间公益机构“新公民计划”2017年发起的公益项目。新公民计划前身是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新公民计划项目,发起于2007年,是专注于流动儿童教育议题的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公益机构之一。机构的使命是改善流动儿童成长环境,愿景是每个流动儿童都能享有公平、优质、适宜的教育。
岳毅桦老师
搜狐号公益:何时开始关注公益领域?是什么契机让您加入微澜图书馆公益项目的?
岳毅桦:我2002年到2004年做的是记者,就是媒体行业。然后04年开始加入到一个国际公益组织NGO。关注到公益领域,是因为那个时候我的新闻理想比较天真了,在现实中会稍微觉得有点失落。于是开始留意一些其他更能够在行动方面有所参与的机会。
2013年到2017年,我自己在北京的城乡结合部开了一个小图书室,自己做了几年,积攒了一些经验和心得。而又因为我2011年到2013年在“新公民计划”工作过一段时间,了解到他们2017年有想做图书馆项目的想法。他们问我有没有兴趣一起回去参与,加入这个图书馆项目——其实是一种机缘巧合吧,我就加入了“微澜图书馆”这个项目。
搜狐号公益:在“微澜图书馆”公益历程中,有令您印象深刻的志愿者吗?请分享一个他的具体故事。
岳毅桦:那其实是非常多的,就说一个今天遇到的吧。比如说我今天遇到的一个是和我一起工作的35馆的馆长,然后北京35馆的学校本来在房山,这个学校后面在教委的要求下被关闭了,所以这个馆后面就搬到了昌平的另一所学校。这个馆长本身住在石景山,她去房山的距离其实还好,虽然也不近,但是交通还算方便,但是35馆搬到昌平这边之后,跟她住的地方的距离其实是特别远了,而且交通也是非常复杂,路上单程的通勤时间可能就变长了,从原来的不到一小时可能现在要两个到两个半小时,但即使是这样,她也完全没有犹豫过。
她说既然搬到这边了,那自己也就跟着过来了;而且新馆事情非常多,她依然还是周周都来。特别打动我的是即使在通勤时间翻倍的一个情况下,她依然能做到一个陪伴的状态,其实是很难得的。这样的故事在整个“微澜图书馆”的公益历程中有很多,这只是今天我遇到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
搜狐号公益:会有孩子在图书馆里不看书只聊天吗?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解决?
岳毅桦:这个现象其实很常见,我觉得它取决于一些客观的原因:比如说图书馆的位置,有一些图书馆离教室比较近,那可能经常会有这个现象,像有些图书馆在操场的另一侧,那可能这种现象会比较少,就不会有学生专门跑很远去聊天。还有一个原因是取决于图书馆开放的时间,有些馆可能因为偏远一周只能开一次,那学生们基本也没有什么聊天的空间。还有一些图书馆能够保持每个上学日都开放,同学们就会感到很熟悉,再加上图书馆与教室很近,就会有常来图书馆聊天的。
对于志愿者而言其实我们私下也会经常讨论这个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大家基本上是有一个共识:微澜图书馆的定位不是一个官方的图书馆,不一定就是大家普遍印象里一个非常安静的阅览室那样,这是我们理清对微澜图书馆的定位。
因为这些图书馆开在学校里的面积普遍比较小,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图书馆主要提供的还是借还的职能,所以大家在里面会说话、交流也是正常的,再加上微澜图书馆本身的定位,所以这种正常的交流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那种高年级的学生聊一些与书无关的事情甚至有说脏话的,其实是没有什么良药能解决,目前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沟通,我们会有志愿者愿意跟他们聊。他们还都是青春期的孩子,普遍都比较迷茫,他们是需要找一个身边比较信服的大人去沟通,但对于我们来说有一个难点是,志愿者是流动的,很难做到一个稳定长期的沟通,也没有办法做到替代家庭去跟他们沟通,这方面来讲还是很困难的,这也是目前还在困扰着志愿者们的一个问题。
搜狐号公益:微澜图书馆公益项目发展至今,收获的经验或者教训是什么呢?
岳毅桦:经验其实是非常多的,每天都在积累。比如说从图书馆运营的这个角度,有很多细节,比如图书的分类,图书的展示,图书的推荐等等,包括一个新馆从无到有整个的流程,志愿者们的支持工作,也需要很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收获到的教训就还是多沟通吧,因为分馆都是开在学校里,其实跟学校的合作其实很重要,绝大部分的分馆都会感觉,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站在学校的角度,其实学校不会考虑那么多,它比较在意的是学生们在学校里的安全问题,以及不要给老师增加工作量等等。所以学校对图书馆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也会经常受这方面的困扰。
项目介绍
微澜图书馆是由公益机构北京三知困难儿童救助服务中心 (又名“新公民计划”)发起,开设在城市边缘打工子弟学校和打工社区中的小型图书馆。通过广泛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图书馆实现稳定持续开放,是流动儿童身边真正“活”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