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经历孤独。
但请相信,总有人悄悄爱着你,陪伴你不再孤独。
今天,我们想分享几个有关孤独与战胜孤独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12岁的女孩雨晴。
雨晴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丹达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喜欢唱歌,跳舞,是个特别活泼开朗,特别爱笑的小女孩,在她的身上似乎看不到“孤独”的影子。实际上,因为爸爸长期在外打工,妈妈也不能经常见到,雨晴不得不在学校寄宿。在丹达学校的100多名学生中,和雨晴一样的住宿生有20多个。
每天下午上完最后一节课,走读的同学都回家了,热闹的校园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剩下住宿的孩子和值班老师。休息、晚餐,然后是晚自习,回宿舍洗漱,晚上9点准时熄灯,学校把住宿生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雨晴和几个住宿的女同学一起散步、做作业、说悄悄话,尽管如此,她还是会想念爸爸妈妈。
雨晴的语文老师牛宇老师回忆,有一天晚上她在学校加班,走出办公室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她往学校门口走,班上几个住宿的孩子嬉闹着,说笑着,不远不近地跟在她身后,并没有刻意打招呼,就这样一路跟着她。天气已经很凉了,几个孩子穿得挺单薄。一直走到校门口,回头看到孩子们仍是不远不近地跟着,牛老师就招呼他们说,你们快回吧!孩子们就听话地往回走。牛老师说,那个瞬间她突然很心疼这些孩子。
第二个故事,关于一个25岁的自闭症男孩力行。
力行是个很有耐心的人,会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比如画画或串珠子,但他不允许桌子上摆放任何物品,甚至饭桌上都不能摆放菜、碗,只要一有东西他就会倒掉。力行有非常爱他的爸爸妈妈和弟弟,他能感受到周围人的爱和关心,但很多时候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候妈妈会感觉到力行的苦恼或开心,但他自己无法像普通人那样诉说。
第三个故事,是一对老伴儿的故事。
张爷爷今年89岁,黄奶奶84岁。老两口经历了中年丧女的哀痛。张爷爷做过几次心脏手术,必须要戴助听器才能与人交流。黄奶奶前几年做过甲状腺手术,身体也不太好。以前两位老人住平房,老人多,走到哪都能碰到熟人说话,现在住进了楼房,老人全没了,想找个人说话都很难。虽然女婿和外孙女会经常来看望二老,但大多数时光,都是老两口相伴度过。
有天晚上,黄奶奶起夜去上厕所,一不小心摔倒了。她一个人怎么也爬不起来,又不忍心叫醒正在熟睡的老伴儿,就忍着痛在地上坐了一夜,直到天亮了张爷爷才发现。但爷爷一个人也扶不起来奶奶,只能打电话通知女婿,等女婿来了才把奶奶从地上扶起来。
后来呢?
雨晴的学校在2016年将歌路营“新一千零一夜睡前故事”项目引入学校。每天晚上,睡前故事的音乐一响起,还在聊天打闹的孩子们就会安静下来,钻进温暖的被窝,在动人的故事中准备入睡了。“特别喜欢。”雨晴说,“觉得自己也不孤独了。”时间长了,牛老师发现,孩子们的性格变得更开朗,也更自信了。
妈妈把力行送到了北京慧灵天爱家,在这里,专业的工作人员和10多名自闭症等心智障碍人士共同生活,组成一个温暖的家。力行每周日晚上来到“家里”,周五晚上爸爸妈妈接他回去。在天爱家,力行和大家一起吃饭,做游戏,打篮球,每周工作人员还带着他们去公园郊游。
力行非常喜欢绘画。天爱家的工作人员武姨、盼盼就鼓励力行画画。慢慢地,力行越来越融入这个大家庭,自理能力也提高了好多,能和大家一起准备简单的饭菜、一起吃饭,再也不倒饭了。而让武姨最欣慰的就是,力行和其他心智障碍者都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而她也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张爷爷和黄奶奶平静的生活多了一道色彩。每周四早上9点,十方缘的义工都会准时上门陪伴两位老人,聊聊最近的生活,给老人家读读报纸,唱唱歌。前段时间正逢黄奶奶过生日,义工们准备了蛋糕,插上生日蜡烛,与两位老人一起过了个热热闹闹的生日。义工的陪伴对两位老人来说非常珍贵、暖心。每次张爷爷都会提前等着义工上门,在阳台上和义工挥手告别,目送着义工离去。
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三个故事,也是不久前好公益平台与二更合作拍摄的公益纪录片《人,如何面对孤独》讲述的故事。
△ 点击观看完整公益纪录片《人,如何面对孤独》
在为期一周的拍摄中,我们认识了影片中的几位主人公,也在不断思考“孤独”这个话题。的确,“孤独”带给人的感觉总是有一些黯淡的,但我们更希望这部影片传递出来的是温暖和力量。通过助力像新一千零一夜、慧灵、十方缘这样的优质公益项目,我们希望触达更多有需要的人,让他们感受到善意,不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