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产品迭代的“为什么”和“怎么做”
精选文章
2023-01-30


以下文章来源于悦享新知 ,作者悦享新知


好公益平台致力于帮助早期阶段(1-10)和增长阶段(10到100)的优质公益产品实现影响力规模化。从0-1的产品探索和验证,到1-10-100的规模化探索和发展,对很多伙伴来说,不只是简单的影响力辐射、规模的扩大,更是模式和思维的突破。要完成项目到产品的转型,回应各种内外部变化,对产品进行必要的迭代。

基于对伙伴们需求的洞察,2022年12月26日,好公益平台与悦享新知团队合作,开展了一场产品迭代线上工作坊,56名伙伴参与其中,共同探讨解决三个关键的产品迭代难题(*难题由56名伙伴报名时的需求问卷汇总而来)

感觉到产品要迭代,但还说不清哪里需要改,也不太知道如何开始

在规模化过程中,收到各种反馈、建议,但不确定哪些要迭代,哪些不要

团队里对产品迭代的想法、讨论很多,但不能达成共识

基于此需求,工作坊分上午、下午两个半场,上半场聚焦真实迭代场景中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下半场则以私董会的方式,以提问、反馈、建议等方式探讨具体工作场景中的问题解决。

从为什么开始
产品迭代的意义在于更好解决问题
迭代,一定程度上是对过往经验的挑战和打破。破而后立,并不容易,所以,要先建立意义感,明确为什么做,才能做得甘心、投入。

因此,工作坊一开始,先就“为什么要迭代”进行了探讨。首先,借用著名英国哲学大师卡尔·波普尔的云钟隐喻,公益产品聚焦解决的是云问题,而非钟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发展、演变,是系统的,复杂的,不可预测的,持续动态变化的,这导致,我们不能一步到位地对问题进行拆解和诊断,并提出确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探寻解决方案和探索规模化的过程中,随着服务的开展、深化,我们获得了更多和问题本身,及相关方深度互动的机会,并从中更新对问题的认知,发现优化解决方案的机会。

因此,好的公益产品,从来不是一次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通过持续的反馈,从有到优,逐渐逼近希望达成的目标和结果——更好地解决问题。

产品迭代的共识
确定产品价值主张和关键评估指标
随后,工作坊就进入到了对三个“怎么做”难题的探讨中。

第一个难题:感觉到要改,但还说不清哪里需要改,也不太知道如何开始。

工作坊为伙伴们提供了两个重要思考框架,以支持伙伴们将“感觉要改”,落实在具体、可靠的判断上,并能从中发现切入点,突破“不清楚从哪下手,如何开始”。

1. 厘清产品价值主张:我们的 xxxx 产品要解决【谁】在什么场景下的【什么痛点/需求】,为其提供【什么独特价值】。

2. 确定评估产品是否成功的三类关键指标
  • 北极星指标:能够简单直观地反映产品为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且指标的好坏能说明产品发展方向的好坏(比如规模化过程中新触达用户群体的转化率、留存情况)
  • 约束指标:可能会对产品产生负面影响的指标(比如中途退出服务的用户比例)
  • 用户行为指标:哪些会影响产品价值发挥的关键用户行为(比如关键服务活动的出勤率、参与度、完成率等)
产品价值主张,帮助我们明确产品边界——服务谁,解决什么问题,提供什么价值,由此框定“从有到优”的迭代方向和边界;而对于关键指标的持续追踪,让我们能及时发现哪有问题,识别迭代机会,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关注,投放在更能促进问题解决的点上。

产品迭代的突破
聚焦资源优先回应“用户更愿意解决的问题”
伙伴们在产品迭代上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

在规模化过程中,收到各种反馈、建议,也不断发现新需求,不确定哪些要迭代,哪些不要。

有较强共情能力和平等心的公益伙伴,在面对多方涌来的反馈、建议、需求表达时,经常会陷入无措的状态。虽然理性上知道“不能都管,管不过来”,但感性上又“不忍拒绝”。这个难题,不只是方法/技术上的挑战,也有情绪,甚至是道德上的压力。

有担当,当然是好的。但,任何的承担都不能是无限责任。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可参考的指导原则,和实操可用的方法。
  • 指导原则:牢记我们产品的边界(即上一步所厘清的产品价值主张)和迭代的边界——不是所有的反馈/建议,都是用户需求;不是所有的用户需求,都需要通过产品迭代来回应。
  • 方法1:从反馈建议中,识别真需求
图片
  • 方法2:从众多需求表达中,识别优化需求
图片

产品迭代的基础
共识的形成,不在结论,更在过程
伙伴们在产品迭代上遇到的第三个难题是:

团队里对产品迭代的想法、讨论很多,但不能达成共识。

共识形成难,看似在结论——对于“要迭代什么”和“如何迭代”的分歧,实则是因为团队对迭代的关键基础和决策框架的不同想象和思考。因此,迭代共识的形成,不只是发生在对于迭代的具体讨论中,而是一系列共识的结果,开始于对产品价值主张、关键成功指标的共识,发生在对各方反馈、需求表达的优先排序,进而形成于迭代决策。

当然,对产品定位和决策框架有共识,依然会有对“具体如何迭代”的不同创意和想法。这时候,就可以采用“遇事不决问用户”的方式,用最小可行产品的方式,进行测试,再基于用户对于不同迭代方案的反馈,推进迭代。

图片


产品迭代的现实实践
不在于流程方法的执行,是综合的考量艺术
产品迭代,是个实践大于方法的话题。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我们的公益产品,不只承载了“解决服务对象问题”的价值,还是机构战略落地的重要载体,也是资源筹措、品牌建立、影响力扩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工作坊的下午场,我们回归伙伴们所面临的真实问题,由三位伙伴作为案主,分组进行了私董会讨论。三个案主的问题,分别关于产品定位,如何和团队就产品成功指标达成共识,以及如何让好产品更受买单方认可。因为保密原则,我们不能公开分享太多讨论过程。特别请三位案主伙伴和参与伙伴分享了他们的感受——


案主伙伴:杨超 @北京利智

我对产品设计缺乏系统的学习,了解不多。如何进行组织的产品体系建设,如何打造拳头产品,提高产品效益,有效提升产品的财务指标?带着这些问题,我选择成为案主。整个私董会的过程很享受,无论是问题澄清,还是反馈和建议,都让我受益良多,让我能跳出自己原有的想法,来看我日常开展的产品设计工作,澄清了我自己在产品设计方面的问题,坚定了对产品价值的主张,要对产品进行系统性的体系建设,而不是为了做产品而做产品。


案主伙伴:郝利琼 @爱芬环保

我提的问题,这两年在我们团队内没太多讨论,工作坊刚好是个机会,听听大家的意见和想法。在讨论中,大家特别开诚布公,开放、专注地讨论我提出的问题,给到我蛮多启发:一个是我们自己的决心,是不是真想解决这个问题;再就是让我反观自己,所谓“叫好不叫座”,是不是有点自我中心、傲慢,其实是缺乏对市场的认知。这次的讨论提醒我们,要去看到市场真正的需求,再对产品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此为基础,才更利于做更好的产品迭代。工作坊后,我们团队计划也做一次内部的复盘和交流。




案主伙伴:冯璐 @北京利智

参加工作坊之前,我们刚刚开始探索产品的第三次迭代。于是我邀请了好几位同事参与,希望产品迭代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有规律可循。所以也毫不犹豫的报名当案主,私心想把我们的案例拿出来讨论,想得到大家的建议和帮助。

在参加私董会的过程中,我一直被伙伴们的的积极热情和关怀所包围,满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短短一百分钟,毛磊带领大家通过不断提问来重新界定和澄清问题,让我透过不同的视角看到系统中的不同需求和期待,也看到这些期待下我们所能创造的独特价值。


私董会参与伙伴·陈佳宁

这次工作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在情境中,我们会小看自己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

当我们作为产品提供方做事情的时间长了,对于自己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的认知越来越深,自然看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会陷入到“问题的陷阱”中,希望依托外部提供解决方案。我们有时候的确需要外部视角确认问题在哪里,但依旧可以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私董会协作者·毛磊

私董会是一种有益的、值得继续探索的关于不同伙伴间深度对话的工具。

伙伴的问题有一定的共性/代表性,另一些伙伴已经有一些探索和总结,值得更深度的交流。



平台动画 产品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