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义仓与好公益平台其他公益产品最大的不同是,现代义仓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在义仓推广者刘飞看来,义仓的规模化不仅是从公益项目到公益产品的发展,更是文化的复兴。
义仓以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为基底,针对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疏离、社区公共生活匮乏”的社会问题,从生活出发,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通过社区中人的动员和行动,开展互助文化培育,协力构建更具幸福感的社区。而在我们实践的过程中,义仓从文化出发,到项目,到产品,到系列产品,最后重归文化。义仓的规模化其实也是文化的复兴。
爱有戏与义仓的“第一次”
“爱有戏”最早接触义仓是在2011年5月,那时候“爱有戏”刚刚成立不久,我们想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井冈山大学青原色人文记录中心发了他们的网站给我。点开网站,映入眼帘的就是“义仓一勺米行动”。这是第一次有一个项目让我感到惊艳,打动了我!这并不是因为项目的“眼泪指数”有多高,而是它所承载的人文力量、历史基底和现实意义,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觉得我的使命就是推动义仓的发展。
青原色很高兴有人关注到义仓,于是把他们手上有关项目的一切资料都给了我们,这就是“爱有戏”与义仓的渊源。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青原色解散了,但他们是现代义仓最早的倡导者和探索者。
现代义仓的爱有戏创新
分享与联合
义仓这个项目开展了两年以后,很有效果,但我们发现有一些组织模仿我们做义仓,但是做的与我们的义仓不太一样:他们重视募集物资,但不太重视与居民的交流和社区自组织的培育。
公益产品初体验,打开了义仓规模化大门
第一次听说“公益产品”这个概念是在南都公益基金会组织的一次培训上。我们发现“产品”和“项目”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项目可能更加定制化,但是产品系统化、标准化。我们得到了很大的启发,爱有戏对义仓项目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尽可能地将它变成一个更加标准化的公益产品。之后我们发现,在将义仓介绍给其他组织的时候,他们会觉得操作性更强一些。
义仓公益产品的分阶与发展
在我们推动义仓的过程中,发现义仓这样的公益产品在中国是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应对不同的社区、社会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特征。因此,社会组织可以根据本社区或是本地的不同情况,对义仓进行一些改造和研发,义仓因此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子项目。
从项目到产品、再到产品体系的发展过程中,义仓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成为社区互助关系构建的方法、项目和产品的总称。但是,不论义仓怎么发展,其传统的根脉不会改变,与古代义仓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的“家”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一个家族的概念,比较类似现在的社区,但它是以血脉关系为纽带的。在现代社区里重构义仓,不是传统的、简单的复制,而是以传统文化为支撑,在现代城市社区重构新的社区精神。
这种文化脉络,从古至今在中国人的血脉里一直存在,以义仓文化为载体推动社区一系列互助关系的重构是相对容易的,所以在义仓发展整体的过程中,从文化启发到一个项目,到一个产品,再到一个系列的产品,最后又回归到文化的层面,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的过程,让我们的社区居民更加关注社区的公共生活,让邻里关系不再冷漠,而变得更加温暖。就像我们经常引用的一句话,“义仓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也不是济世悯人的雄心,甚至不是助人自助的目的,而是希望在社区中,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人与人之间基于爱而交往的幸福”。
所以我认为,从义仓文化入手,推动重构互助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本土化的社区社会工作的一种探索,是基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而开展的社区探索,是着眼于新文化、采取新行动、建构新传统的社区营造过程。
义仓的规模化,不仅仅是公益产品的规模化,也是借助公益产品的复制和创新,对“义仓”这一中华传统优秀慈善文化以现代公益的方式实现的复兴。